9月15日晚,隨著第十七屆文華獎獲獎作品揭曉,以“喜迎二十大 奮進新征程”為主題的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在河北雄安新區閉幕。作為我國規格最高、最具影響力的國家級綜合性文化藝術盛會,半個月來,藝術節在金秋九月綻放奪目光彩,眾多線上與線下結合的精品演出和展覽、豐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動于京津冀三地同步舉行,打造出多空間、多媒體與多樣藝術形式相互聯動的文化矩陣,為觀眾獻上了一場異彩紛呈的視聽盛宴。
“源于人民、為了人民、屬于人民,是社會主義文藝的根本立場,也是社會主義文藝繁榮發展的動力所在?!比暌粚玫闹袊囆g節,是文化藝術領域創作和發展成果的一次匯報總結。它承載著萬眾的期待,回應著時代的呼喚,抒寫著無限的精彩,也讓藝術之花盛開在人民心中。
文化科技的共享時代(中國畫)桑建國、張學枚等
舞劇《五星出東方》劇照。何銘攝
重溫來時路 堅守文藝的人民立場
一張張黑白照片、一本本泛黃書籍、一件件帶著歲月磨損痕跡的實物,匯成了時光的長河,引領觀眾追溯文藝工作者的初心使命……在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80周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上的講話》發表8周年之際,作為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的主體活動之一,“人民為中心 文藝攀高峰——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80周年主題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
展覽分為“精神如炬,奮起革命新文藝”“大道如歌,奮筆書寫新華章”“信念如磐,奮發改革新征程”“江山如畫,奮進偉大新時代”4個篇章,匯集展品千余件,包括“人民音樂家”冼星海使用過的小提琴,《黃河大合唱》總譜,郭沫若、周巍峙、李煥之等文藝大家的手稿,中央美術學院雕塑創作組創作的《信仰(小稿)》等。展覽全面展現革命、建設、改革時期和新時代我國文藝事業取得的非凡成就,突出呈現黨的十八大以來,廣大文藝工作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勇攀文藝高峰的生動實踐和豐碩成果。
80年前,中共中央在延安召開了一次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文藝座談會。毛澤東同志在這次座談會講話中,首次系統闡述黨的文藝主張,創造性提出“文藝為工農兵服務”等重要論斷,為中國革命文藝的發展指明正確方向,是黨領導文藝工作的綱領性文獻和重要里程碑。
從延安走來,廣大文藝工作者在黨的領導下,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肩負歷史使命、把握時代脈搏,譜寫了中國文藝的壯麗篇章,激發了人民斗志、振奮了民族精神。
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高度,深刻闡述和科學回答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一系列重大問題,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錨定價值航向,擘畫中國文藝發展宏偉藍圖。時隔72年,“人民”二字貫穿始終,家國情懷一脈相承。
黨的十八大以來,廣大文藝工作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與時代同步伐,濃墨重彩地展現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書寫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詩,創作出一批具有民族氣派、史詩氣質的優秀作品。
藝術并非曲高和寡,服務人民永續傳承。到人民中去,自覺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歡樂著人民的歡樂,憂患著人民的憂患,做人民的孺子牛,這是文藝創作的出發點,也是文藝創作的最終歸宿。
文律運周,日新其業。新時代新征程賦予文藝事業崇高使命和嶄新任務,正如展覽前言所敘:“廣大文藝工作者將秉持為人民服務的初心,堅定以人民為中心的立場,深刻把握當代中國文藝的歷史方位,不斷增強歷史自覺,堅定文化自信,熱情擁抱新時代,奮力邁進新征程,努力攀登新高峰,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以強烈的歷史主動精神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懈奮斗?!?/p>
牧羊人的新生活(攝影)王書斌
野生亞洲象在休息(攝影)段孟抄
筆墨傳情 描繪屬于人民的時代畫卷
本屆藝術節期間,“全國優秀美術作品展”“全國優秀書法篆刻作品展”“全國優秀攝影作品展”分別在中國美術館、天津美術館和河北省石家莊市美術館舉辦。三大展覽通過特邀、各地推薦和征集等方式匯集了1000余件作品,其中美術作品400余件、書法篆刻作品300余件、攝影作品260余件。這些作品將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詩繪入畫卷、注入筆端、映入鏡頭。
走進中國美術館,穿梭于眾多畫作之間,仿佛置身祖國飛速發展的每一個現場,感懷時代巨變,更感恩社會進步為人民帶來的安穩而幸福的生活。展廳里,王奮英的中國畫《暖心——十八洞村貧困戶精準識別公示會》,表現了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十八洞村扶貧過程中精準識別貧困戶的場景;陳孟昕的工筆畫《怒族鮮花節·生活如歌》以紫紅的色調、適度夸張的人物形象,展現了漫山遍野杜鵑花盛開之時怒族人民歡度鮮花節的景象;桑建國、張學枚等人合作的中國畫《文化科技的共享時代》,遠古化石與智能機器人共處,現代科學技術與傳統生活方式交融互滲……
近年來,文化建設碩果累累,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琳瑯滿目的文化產品,成為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成為美術工作者創作的不竭源泉。馬剛頗具寫意筆調的油畫《草原紅色輕騎兵》、申紅飆借鑒古代陶俑表現手法的雕塑《烏蘭牧騎》等作品,從不同的藝術視角聚焦這支以天為幕布、以地為舞臺的基層文化工作隊;王瀟的中國畫《梨園喜入村》以紅色為主色,鑼鼓、燈籠與彩旗為畫面增添喜慶熱鬧的氣氛,展現出村民們高漲的文化熱情;王文鑫中國畫《書香》則以細膩的筆觸勾勒出草原書屋中的閱讀場景……
在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看來,眾多佳作不僅在畫面上表現了新時代的發展面貌和人民的精神風貌,更呈現出藝術創作形式與內容高度統一的發展態勢,體現出廣大美術工作者多年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繼承傳統和探索創新上取得的傲人成績。
“全國優秀書法篆刻作品展覽”是我國書法篆刻創作在新時代傳承、創新與發展的一次集中呈現。參展作品既包含藝術成就突出并具有較強影響力的著名書法家和篆刻家的新品,也有從公開征集渠道嚴格遴選出來的中青年新秀的力作,可謂諸體兼備、風貌多樣。
“全國優秀攝影作品展”分為“人民 江山”“時代 進步”“生活 變遷”“生態 和諧”“傳承 弘揚”5個部分。作品中既有象征民族精神的長城、黃河、長江等意象在新生態環境中的自然呈現,也有脫貧攻堅戰、疫情阻擊戰中英雄模范的形象展示;既有現代化重大工程建設的現場見證,也有百姓日常生活中的細節捕捉;既有自然與社會關系的直觀呈現,也有社會歷史關鍵時期眾志成城進行偉大斗爭的記錄和再現……生動展現了億萬人民的偉大奮斗和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
縱觀三大展覽,這些繪畫、攝影、書法篆刻作品都是與新時代同行的見證,融時代之變、中國之進、人民之呼與中國歷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于一體,構成氣勢恢宏的時代畫卷,展示意氣風發的人民風采,全方位全景式地展現了新時代的精神氣象。
天梯 (油畫) 趙曉東
?
長征精神代代傳(雕塑)馬文甲
百花齊放 讓更多文藝精品溫暖大眾
山水相連,文脈相通。連日來,本屆藝術節的舞臺上,39部入圍文華大獎終評的舞臺藝術作品競相綻放。京劇、評劇、話劇、舞劇、兒童劇、雜技劇、河北梆子、黃梅小戲、淮劇小戲……戲不分南北,劇不分流派,藝不分門類,共同譜寫新時代文藝的華彩篇章。
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文華獎自1991年開展第一屆評選以來,已走過30多年歷程,完成了16屆評選。今年,作為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的主體活動之一,第十七屆文華獎在藝術節期間進行評獎。
圍繞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這一重大歷史節點,廣大文藝工作者創作了大量回顧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光輝歷程、展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光明前景的舞臺藝術作品。本屆文華獎參評作品中,民族歌劇《雁翎隊》《沂蒙山》、舞劇《騎兵》、音樂劇《花兒與號手》、雜技劇《戰上?!?、話劇《香山之夜》、兒童劇《送不出去的情報》、評劇《革命家庭》、瓊劇《紅旗不倒》、京劇《母親》《風華正茂》、錫劇《燭光在前》、贛南采茶戲《一個人的長征》、越劇《楓葉如花》、黃梅戲《不朽的驕楊》、川劇《江姐》等紅色題材作品,再現波瀾壯闊的歷史畫面,探索借鑒當代藝術表達方式,打磨具有時代精神的品質之作,用舞臺藝術弘揚革命文化、傳承紅色基因。
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當代中國文藝的根基,也是文藝創新的寶藏。舞蹈詩劇《只此青綠》、舞劇《五星出東方》都基于國寶文物創作而成,把中華美學精神和當代審美追求相結合,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佳作。莆仙戲《踏傘行》、豫劇《解憂公主》、川劇《草鞋縣令》,以及京劇《莊妃》、話劇《于成龍》、舞劇《張騫》等歷史題材舞臺劇,講述歷史過往,燭照現實和當下。
“登高使人心曠,臨流使人意遠?!爆F實題材舞臺藝術作品是時代的呼喚。民族舞劇《紅旗》、芭蕾舞劇《鐵人》、歌舞劇《天邊格?;ā?、歌劇《鐵人三部曲》、話劇《桂梅老師》《深?!贰度遍L歌》《兵心》《八步沙》、彩調劇《新劉三姐》、黔劇《臘梅迎香》、京劇《楝樹花》、豫劇《大河安瀾》……在這些現實題材作品中,我們看到,廣大文藝工作者融入時代洪流、把握時代脈搏,把藝術創造向著億萬人民的偉大奮斗敞開,向著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敞開,大力抒寫中國人民的奮斗之志、創造之力、發展之果。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屆藝術節上,第十九屆群星獎首次將廣場舞、群眾合唱納入評獎范圍,呈現群眾文化的勃勃生機。為了擴大群星獎的覆蓋面和影響力,國家公共文化云平臺特別設立了“云上群星獎”專題展播,既有音樂、舞蹈、戲劇、曲藝、群眾合唱、廣場舞決賽和頒獎晚會的直播,也有群星獎文化惠民演出、優秀作品巡演直播,更大范圍地讓優秀作品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人民的文藝,人民的藝術節!在植根生活、服務大眾的深度互動中,藝術創作汲取營養,一路前行、攀登高峰,而讓人民共享藝術成果,讓更多文藝精品溫暖大眾,正是藝術發展的題中之義。
彩調劇《新劉三姐》劇照。謝中國攝
音樂劇《花兒與號手》劇照。中國民族報社圖片庫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