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nzv39"><form id="nzv39"><nobr id="nzv39"></nobr></form></form>
<form id="nzv39"><nobr id="nzv39"><nobr id="nzv39"></nobr></nobr></form>
<address id="nzv39"><listing id="nzv39"><meter id="nzv39"></meter></listing></address>

<form id="nzv39"><nobr id="nzv39"></nobr></form>

      <form id="nzv39"><listing id="nzv39"><meter id="nzv39"></meter></listing></form>
      <form id="nzv39"><nobr id="nzv39"></nobr></form>
        <address id="nzv39"><listing id="nzv39"><meter id="nzv39"></meter></listing></address>

          傣家竹樓:席居生活的智慧結晶
          來源:中國民族報 鄒玥 發布日期:2022-09-03瀏覽(10)人次 投稿收藏

            西雙版納竹樓建筑。 鄒玥供圖

            古人云:“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睆倪@個意義上說,云南的傣家人算得上是最幸福的人。竹樓是傣家人世代棲居的住所,不僅有著傳說中被稱為“諸葛亮的帽子”的人字形屋頂,更展示了傣族人家源于“巢居”、席居于樓面的生活方式。這種自然抬升的棲所,承載著古老的席居生活方式和營造技藝,深深滲透在我國西南地區的建筑藝術及民間習俗中,是當地群眾集體智慧的結晶。

            以“巢居”式樣為原型

            “巢居”是人類早期賴以生存的主要居住形式之一。由于當時的技術水平低下,人們通常利用天然的樹木為柱,在單棵大樹或幾株相鄰的大樹之間,凌空架起橫木,用藤葛之類綁扎固定,鋪上樹干或蔑笆,然后編制草排、樹葉為壁,其頂上蓋以茅草或樹皮,遠遠望去,有如鳥巢。因此,“架空”的橫木成為人們避開野獸、與鳥為鄰的生息棲所,“架空”的“人工地面”則成為人們棲居活動的基本空間,社會生活、居住文明、禮俗習慣等均由此展開。

            隨著農耕生產的推廣和建造技術的發展,人們逐漸走出山林,開始在平地或斜坡上構筑居室,但仍以“巢居”式樣為原型。人們用豎木立地代替天然樹木,升高樓面,逐漸形成一種“構竹木為樓臺,人席居其上,以避蛇蟲瘴氣”的架空居住模式和干欄建造范式。

            傳統席居的文化同源

            人類早期的生活方式就是席地而坐、擇地而臥,我國古人將此稱之為“席居”。席居文化源自百越族,是中華民族的原生文化。

            古代人民經歷了相當長一段時間的席居生活史。兩漢時期,席居是生活的主流圖景,人們席地坐臥,讀書、休憩、飲食、歌舞等一切活動都在席上,并由此產生了一整套生活習慣、風俗禮儀,進而影響到衣履式樣、建筑格局,乃至房屋建造的尺度體系。

            作為我國西南地區連續完整傳承下來的一種建筑文化,干欄席居建筑為傣、侗、壯、苗、黎、基諾、德昂、景頗等多個民族所共享。在云南西雙版納、德宏等地,一些傣族人家至今仍保持著席居生活的傳統形態。傣家竹樓大多建于平壩近水之處,一般分為堂屋、臥室、前廊、曬臺四個部分。堂屋內以火塘為中心鋪著大塊竹席,是燒茶做飯和家人聚會的地方。臥室按照家庭成員的人數設置睡席數量,一家通常為兩代或三代居于其中。前廊是吃飯、休息以及接待客人的地方。曬臺是竹樓二層向前延伸的平臺,也稱作“展”,是傣家人生產生活和閑暇活動的重要場所。曬臺不僅可以用于晾曬糧食、衣物、浸染的布匹,還可以供家人乘涼夜談。氣候炎熱時,也可在臺上夜宿。

            干欄席居的創新發展

            “閑夢正悠悠,涼風生竹樓?!贝黾抑駱怯兄?000多年的歷史,具有冬暖夏涼、防水防潮防震的特點。在竹樓周圍,傣家人喜歡栽種鳳尾竹、檳榔、芒果、香蕉等植物,清風徐來,憑欄眺望,村寨充滿著詩情畫意。

            時至今日,傣家竹樓建筑也發生了一些改變。就材料而言,西雙版納雖竹木資源豐富,但竹木在防火、防腐、防蟲蛀性能上較差,材質上也不夠結實、耐用。因此,竹樓的梁柱、屋架等承重構件逐步由木料取代,后來樓板、墻壁也改用木材,竹樓實際上已變為木樓,但習慣上仍稱作“竹樓”。

            就形制而言,西雙版納的竹樓經歷了基本型、擴大型、發展型3個階段?;拘椭駱墙ㄖ秸o湊,堂屋、臥室、樓梯、前廊等均統領于平面為方形的歇山式屋頂之下。擴大型竹樓除了加大房屋進深,還將堂屋內部加寬成L型、凸型,屋頂也由高低、縱橫的歇山頂交錯而成,造型十分豐富。發展型竹樓,即在樓旁建有干欄式谷倉,谷倉或緊貼堂屋,或與前廊相連,或與曬臺連接。隨著時代的進步,一些竹樓建有專用廚房和專門的家庭副業操作間,因住宅空間的發展,屋頂的形式也更為多樣。

            干欄席居的生活方式是人們在適應自然的實踐探索中創造,并在歷史發展過程中不斷演進的。其早已不止于一種建筑的物質形態,更包含了風土、工藝、禮俗等多維度的文化屬性。同時,隨著各民族之間的交往交流交融日益頻繁深入,干欄席居建筑文化不僅匯聚了豐富多樣的民族建筑藝術,也進一步增強了各民族的文化認同,促進了民族團結。

            【作者單位:東南大學中華民族視覺形象研究基地。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專項“中華民族共同體視覺形象聚類分析與圖譜建構”(項目號20VMZ008)研究成果?!?/p>(編輯:張雪娥

          [字號: ]


          網站聲明
          本網站是國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網站,所收集的資料主要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也不具有任何商業目的。如果您發現網站上內容不符合事實或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電話:010-82685629 電子郵箱:zgmzb@sina.com
          感謝您對我網的關注!

          最新新聞

          專題

          更多>>
          • 中華建筑文化
          • 美麗家園
          • 荷花綻泉城  民舞譜華章
          97久人人做人人妻人人玩精品

          <form id="nzv39"><form id="nzv39"><nobr id="nzv39"></nobr></form></form>
          <form id="nzv39"><nobr id="nzv39"><nobr id="nzv39"></nobr></nobr></form>
          <address id="nzv39"><listing id="nzv39"><meter id="nzv39"></meter></listing></address>

          <form id="nzv39"><nobr id="nzv39"></nobr></form>

              <form id="nzv39"><listing id="nzv39"><meter id="nzv39"></meter></listing></form>
              <form id="nzv39"><nobr id="nzv39"></nobr></form>
                <address id="nzv39"><listing id="nzv39"><meter id="nzv39"></meter></listing></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