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nzv39"><form id="nzv39"><nobr id="nzv39"></nobr></form></form>
<form id="nzv39"><nobr id="nzv39"><nobr id="nzv39"></nobr></nobr></form>
<address id="nzv39"><listing id="nzv39"><meter id="nzv39"></meter></listing></address>

<form id="nzv39"><nobr id="nzv39"></nobr></form>

      <form id="nzv39"><listing id="nzv39"><meter id="nzv39"></meter></listing></form>
      <form id="nzv39"><nobr id="nzv39"></nobr></form>
        <address id="nzv39"><listing id="nzv39"><meter id="nzv39"></meter></listing></address>

          千年古韻與現代技術的邂逅“文明的印記——敦煌藝術大展”在京開展
          來源:《光明日報》 記者 宋喜群 郝澤華 王冰雅 發布日期:2022-09-01瀏覽(10)人次 投稿收藏

            九色鹿、共命鳥、反彈琵琶、飛天……一個個來自古老洞窟的形象齊聚于初秋的北京,以溫潤的色彩,向參觀者講述著那些古老而瑰麗的過往。而它們身后的底色,叫敦煌。

            8月30日,“文明的印記——敦煌藝術大展”在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面向公眾正式開放。展覽由敦煌研究院和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共同主辦,圍繞“經典敦煌藝術”“藏經洞專題”“1940年以來的敦煌藝術手法與精神”三大主題,展出莫高窟第285窟、第220窟、第45窟等復制洞窟8座,文物級壁畫臨本、彩塑臨品、現當代藝術家創作等280余組(件)。展覽再現了石窟藝術的不朽神韻,也讓參觀者感受到敦煌學的博大恢宏和敦煌藝術的現代活力。

            “我們特別挑選了70多年來敦煌幾代藝術家的100多幅臨摹作品、20幅高保真數字化復制壁畫和8個不同時期的復制洞窟?!倍鼗脱芯吭涸洪L蘇伯民在展廳介紹。值得關注的是,展覽第一次系統呈現了常書鴻、董希文、孫宗慰等37位藝術家以敦煌為主題、受敦煌影響進行創作的70余件作品。一件件作品背后之光,源于一代代敦煌守護者不滅的心燈。

            在“北朝時期石窟藝術”展廳中,由首任敦煌研究院院長常書鴻臨摹的莫高窟第257窟北魏壁畫《九色鹿本生故事》引來參觀者頻頻駐足。常書鴻先生一生致力于敦煌藝術研究保護等工作,是敦煌莫高窟第一代守護者。在這幅壁畫右側,他通過對王后的足部、手臂等動作的細致把握,將其嬌嬈作態、急切催促國王捕捉九色鹿的模樣臨摹得栩栩如生?!斑@些作品滲透著幾代敦煌人對敦煌藝術的理解與感悟,真實再現了敦煌藝術的神韻,展現了‘堅守大漠、甘于奉獻、勇于擔當、開拓進取’的莫高精神?!碧K伯民說。

            展覽中的8座復制洞窟也讓許多參觀者流連忘返、沉浸于敦煌藝術的恢宏壯麗之中?!斑@8個完整敦煌的典型洞窟可以說代表了各個時代最精華的藝術?!碧K伯民介紹。據悉,8座復制洞窟的時間跨度從北朝開始,歷經隋、唐、五代、元等歷史時期,全景式展現了洞窟全貌。其中,第285窟是敦煌北朝石窟中唯一存有確切紀年的洞窟,內容以佛教為主體,又融合了道教、印度教、婆羅門教、古希臘神話等,呈現出一派融匯中西的多元景象,長期以來一直是研究佛教歷史和中西文化交流史的學者們的寶藏。

            “媽媽快看,青鳥落在我手上啦!”在三層階梯處,不少孩子正在家長的陪同下,用手機體驗與敦煌青鳥和天馬的AR互動。這兩個動物形象的創作靈感來源于敦煌莫高窟第249窟壁畫中的青鳥和翼馬,創作者以虛實結合的互動方式,通過AR增強現實技術呈現給觀眾。只需掃描二維碼,人們就可以透過手機屏幕,在身邊“找到”一只身披青綠色羽毛、頭頂蓮花頂冠的青鳥。在互動中,青鳥忽而振翅高飛,忽而棲息于屏幕一角,頭頂的蓮花也時開時合,活靈活現。不遠處,電子顯示屏上的一件件敦煌數字藏品,以及“敦煌山”元宇宙等作品也吸引了參觀者的目光。

            “敦煌藝術展總是常展常新,每一個藝術工作者對于敦煌,都有一種朝圣般的向往?!敝袊佬g家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表示,本次展覽不僅體現了敦煌藝術深厚的內涵和獨特的美學風范,也會吸引更多的公眾來感知和學習,從而激發出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禮贊,特別是激勵藝術工作者在未來創作中做好傳統資源的現代轉換和創新發展。

            蘇伯民表示,文明的發展不僅僅是東方與西方的交流與互鑒,還有傳統與現代的碰撞與融合?!拔覀円蚕虢璐舜握褂[向守護敦煌、守護中國文化的人們致敬,期待有更多的公眾參與到敦煌文化遺產的保護行列,‘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實現敦煌藝術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碧K伯民說。

            據悉,本次展覽將持續到2023年2月28日,其間還將開展多個公共教育項目,包括主題論壇、學術講座和兒童美育活動等。

            

          (編輯:張雪娥

          [字號: ]


          網站聲明
          本網站是國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網站,所收集的資料主要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也不具有任何商業目的。如果您發現網站上內容不符合事實或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電話:010-82685629 電子郵箱:zgmzb@sina.com
          感謝您對我網的關注!

          最新新聞

          專題

          更多>>
          • 中華建筑文化
          • 美麗家園
          • 荷花綻泉城  民舞譜華章
          97久人人做人人妻人人玩精品

          <form id="nzv39"><form id="nzv39"><nobr id="nzv39"></nobr></form></form>
          <form id="nzv39"><nobr id="nzv39"><nobr id="nzv39"></nobr></nobr></form>
          <address id="nzv39"><listing id="nzv39"><meter id="nzv39"></meter></listing></address>

          <form id="nzv39"><nobr id="nzv39"></nobr></form>

              <form id="nzv39"><listing id="nzv39"><meter id="nzv39"></meter></listing></form>
              <form id="nzv39"><nobr id="nzv39"></nobr></form>
                <address id="nzv39"><listing id="nzv39"><meter id="nzv39"></meter></listing></address>